第381节(1 / 2)

策行三国 庄不周 3711 字 18天前

“是吗?”

“呃……当然。”

“那我现在要批评你几句,希望你听完之后,还能觉得句句在理。”

朱桓的脸腾的红了。他知道孙策对他的态度有意见,但是没想到孙策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批评他,一下子有点急了。费了那么大劲,还负了重伤,没能争成首功就罢了,赐个名,结果还不一人独有,凭啥啊?

众人也有些讶然,纷纷闭上了嘴巴,朱治起身准备打圆场,却被孙坚拦住了。

孙策一动不动,静静地看着朱桓,等所有人都静了下来,目光全聚集在他的脸上,他才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朱休穆,你这次伤亡几何?”

朱桓歪了歪嘴角。“阵亡一千七百六十一人,重伤三百五十五人,其余人人有伤。”

“重伤的人中,有你一个吧?”

朱桓咬着嘴唇,一声不吭。

“你率部驻亢父,与太史慈一样,是方面之将,所以才将增拨一营给你指挥,又派一营亲卫协助你。你把自己当斗将,冲锋在前,却将指挥的重任扔给了郭祭酒,这算不算失职?你部的功劳是不是有郭祭酒的一部分?”

朱桓脸涨得通红,无言以对。他自己有一营两千人,孙策还另外拨了一个营给他,此外还有郭嘉领的两千亲卫,第三功其实是这六千人所立的功劳,他要了一个无当营的名号,却将另外四千人的功劳掠为已有,尤其是抢了郭嘉的指挥之功。如果真要论功,郭嘉作为指挥者更有资格论功。郭嘉还没说什么,他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?

按照孙策所说的方面之将的标准,他根本就不合格。

“将军,既然牵涉到我,我就说两句。”见朱桓不吭声了,郭嘉摇摇羽扇,站了起来。“当时形势紧急,吕虔未破,李乾又至,若不能当机立断,我军难受会有覆灭之祸。按理说,是应该朱校尉居中指挥,令部将冲锋陷阵,但我是书生,其他人悍勇皆不如朱校尉万一,朱校尉勇于担当,身先士卒,连破两阵,斩吕虔、李乾,奠定胜局,虽有微瑕,却无损大节。”

他顿了顿,轻声笑道:“要说以斗将自居,那也只能说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不能独怨朱休穆。朱休穆,将军那么多优点你不学,偏学这个?”

众人愣了片刻,哄堂大笑。

朱桓忍了好一会,没忍住,也“噗哧”一声笑了。他拱拱手。“将军,我错了,下不为例。”

第1051章 前路漫漫

郭嘉从中一打岔,朱桓借坡下驴道了歉,这件事就算过去了。功劳是记下了,赏赐很快就能发,但官职调整却要等一段时间。孙坚是征东将军,孙策是讨逆将军,只是个杂号将军,诸将上升的空间有限,还需要朝廷调整。

孙策随即让顾徽写了一篇奏表,详述此战经过,将功劳簿附在后面,由孙坚亲自送往洛阳,面呈太尉朱儁,然后再派人送往长安。安排了太史慈驻任城,孙坚便移镇颍川,加强防线西端的兵力,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接管洛阳。奏表里免不了将袁绍父子臭骂一顿,顺便提出了尊奉天子,讨伐袁绍的政治主张,正式施行荀攸谋划的方略。

事实上,经过此战,孙策也清楚了双方的实力差距。他是战胜了袁谭,但袁谭只是一个兖州刺史,兖州的实力远远不能和冀州比,袁谭的号召力也远远不能和袁绍相比,即使如此,他能战胜袁谭还有偶然成份,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。如果袁绍此时来攻,他很可能不得不放弃所有的战果,退回豫州固守。

尊奉天子,号召贾诩、公孙瓒一起围殴袁绍,让袁绍不能全力南下,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。这正是荀攸之前为他谋划的方略。作为谋士,荀攸在战前就估计到了最后的形势,不愧为这个时代第一流的智者。孙策也因此对荆州的战事充满信心。正如郭嘉所说,有荀攸辅佐周瑜,除非出现重大的不可控因素,否则不会有问题。

安顿好防务,孙策准备班师,他选择从昌邑西回汝南,中途要和张邈碰个面。张邈居然派人袭击睢阳,不管是敷衍袁谭还是真想钻空子,他都必须让张邈付出代价。

……

鸣雁亭。

辛毗靠在车壁上,扭头看着车窗外的斜风细雨,眼神枯寂,鬓边几丝银发,在一头青丝中特别刺眼。

何颙一声长叹,放缓了语气。“佐治,你春秋正盛,这时候怎么能归隐呢?若是我有这个打算,那还勉强说得过去,你怎么能……”

辛毗缓缓转过头。“不归隐,我能去何处?你总不会建议我去依附孙策吧?”

“显思未死,难道就不能想办法救回来?”

“何公,我与显思都已经尽力了,就算救回来,再来一次,一样是这个结果,更何况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。我想你应该很清楚这一点,毋须再劝了吧。”

何颙再次长叹。他当然清楚袁谭已经没希望了。战败已经不可饶恕,更何况是被俘。袁绍可以装出一副慈父的模样接纳袁谭,却不可能再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。袁谭、辛毗都想到了这一点,所以他们都死心了,袁谭悄无声息,安心为俘,辛毗一心归隐。

“那……曹子修呢?”

“曹子修是忠孝之人,若在治世,堪为一方之任,只可惜他生在乱世,又有孙策这样的对手,壮志难酬。”辛毗一声长叹。“我虽然没有亲手杀边让,边让却因我而死,东郡士子恨我入骨,我在他身边,不仅帮不上他,反而会害了他。”

“佐治,显思败了,曹子修又力有不逮,依你之见,谁堪与孙策相对?”

辛毗沉默了很久,摇摇头。“离开任城之后,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。反复权衡,只能说三年之内,他羽翼未丰,仍然不是盟主的对手。”

“那三年之后呢?”

辛毗不安地挪了一下身体,出神了一会儿。“三年之后,天子也十七了吧。”

见辛毗神不守舍,答非所问,何颙不禁黯然神伤。“佐治啊,我真不明白,你怎么会到这一步?”

“也许这就是我的命吧。”辛毗低下头,主动错开了话题。“何公,你有什么打算?”

“我……也不知道。”何颙沉吟良久,黯然神伤。“听说显思被俘,我已经乱了阵脚,不知道该怎么办,这才来追你问计。可是听你这么说,我又觉得没有必要了。救他回来又如何?也许让他留在孙策身边更好。只不过……”

“何公,你在这儿等着吧,孙策回汝南时,应该会经过陈留,你正好与他见一面。你当年曾评曹孟德为干才,现在可以看看孙策是何等人品。”

何颙瞅了辛毗一眼,不置可否。过了一会儿,他又皱了皱眉。“孙策会经过陈留?”

“一定会的。张孟卓派人入睢阳,直接影响了他攻击昌邑,他不可能不有所表示。”

何颙的眉头越皱越紧,他盯着辛毗看了好一会儿,突然说道:“佐治,你在陈留休息几日吧。我见过显思,想去一趟邺城,如果可能,我把你的家眷带回来。你兄长去了长安,家眷无人照顾,留在邺城无益。”

辛毗点点头,同意了何颙的建议。他的兄长辛评因为韩馥的事和袁绍产生隔阂,现在已经离开了邺城,他又落到这般田地,家族留在邺城肯定难过。他回颍川老家也是孤身一人,而且宅园田产都被孙策夺了,他连生活都成问题。暂时留在陈留为客,至少不用担心生活。张邈和袁绍貌合神离,可是如今形势紧急,袁绍需要张邈挡住孙策,暂时还不会和张邈撕破脸。

得到了辛毗的同意,何颙随即赶往陈留,辛毗在后面缓缓而行。张邈已经知道了袁谭大败的消息,正心里发慌,看到何颙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,立刻拼命抓住。何颙随即向他推荐了辛毗。张邈经过权衡,接受了何颙的建议,邀请辛毗在陈留为客,派董访去迎辛毗。

辛毗不认识董访,但他与董访的兄长董昭见过面,也知道袁绍因为董访而否决了让董昭临豫州,改换阴夔的事。阴夔本人现在还在昌邑,是被袁谭强行扣住的。他旁敲侧击的打听了两句,知道董访兄弟并不清楚这件事,便瞒过不说。

董访对山阳战事的经过非常感兴趣,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,辛毗知道董访必是奉张邈之命,来探他的虚实,倒是比较坦然,便将他了解的经过一一说来,甚至连他在方与被孙策袭击受伤的事都说了一遍。虽然不是很全面,可是在他的推理之下,基本轮廓已然非常清楚,胜负得失也历历在目。